游戲是兒童的天性,玩具是兒童的天使”。
1、搶玩具的危害
幼兒園玩具是游戲的工具,游戲離不開玩具。從孩子登臺亮相起,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。但由于其年齡尚小,分不清玩具是屬于自己的還是伙伴的,只想拿到手就玩,難免就會出現爭搶玩具的情況,甚至達到如果爭不到就大哭或大聲吵鬧的程度。如果不正確引導,見玩具就爭搶,時間一長,見東西就搶,就出手傷害同伴,家長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到這一問題,將會導致孩子自己自私自利的思想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2、幫助孩子形成物權意識。
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?依我之見,孩子家長應學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,明白哪些東西是屬于自己的,哪些東西是屬于別人的,屬于別人的,沒有經別人的允許,不要隨意去碰,不是只要見到玩具都要想去拿,都要想去玩,讓孩子自小就對物權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和正確的意識,并意識到要愛護自己的東西,懂得維護正當的權利,有“尊重他人物品所有權”的概念。不然的話,聽之任之,將不利于孩子優良品格的培養和性格的發展。
3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。
如果別人的孩子手中有玩具,而自己孩子沒有這樣的玩具,小孩子又希望能夠得到,哪該怎么辦?首先應該和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,說服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,說清楚只有將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,還能夠得到其他孩子的玩具來玩。慢慢的孩子就懂事了,懂得了分享的重要性,如同手中的一個蘋果或者其他的食物,家長都要引導孩子分享跟他人一樣。只有學會分享,才能夠學會尊重,學會合作。懂得和他人協商,才能夠逐步懂得基本的游戲規則和規矩,學會有禮貌。
4、弄清楚“偷”、“搶”和“借”的區別。
由于孩子年齡還小,早上起不來弄清楚“偷”、“搶”和“借”的概念。但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行為,正確進行引導,讓其明白哪些是屬于不當行為。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或搶他人的物品時,要讓他明白“偷”、“搶”錯誤的行為和做法,需要對這種行為負責,經歷多次說服教育仍然沒有效果,家長可以給孩子適量、適當的懲罰,讓其有過對和錯的概念。對于孩子借了別人的東西,應該要求及時歸還,并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。
我想通過效果良好、氣氛融洽的家長與子女的對話,采取一些親子活動的方式,增強溝通,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品質和性格,一定能使子女很快健康的成長。